炉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炉头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新闻】山西阳城县山茱萸成为摇钱树斜羽耳蕨

发布时间:2020-10-19 09:10:47 阅读: 来源:炉头厂家

山西阳城县:山茱萸成为摇钱树

【导语·中国药材网】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茱萸在市场上很紧俏,一斤能卖到两三百块钱。但是,大家都在一个产品上投资,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价格必然上下波动。蟒河山茱萸虽全国知名,却缺乏深加工业的支撑和龙头企业的带动。

“我们这里有全省独一无二的宝贝——山茱萸,经过30年的推广、栽种,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2000多亩10万棵,发展到目前的1万亩60万棵,年产400万斤,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刚到阳城县蟒河镇,镇长郑晓峰就迫不及待向记者介绍山茱萸。

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系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成熟的果实去核后即为名贵药材山芋肉。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山茱萸具有补肾壮肝、固精理气,滋阴壮阳,治腰痛,祛风寒等独特功效。蟒河镇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是我国四大山茱萸产地之一,所产山茱萸个大、色红、肉厚,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

“山茱萸——摇钱树”!兴奋之余,记者难免又多了几分思考,围绕它整整走了30年致富路的农民,其汗水、收获、坎坷、辛酸还留在心里吗,有哪些故事被我们忽略了?

(一)

“今年风调雨顺,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6月11日,看到山茱萸树上挂着如翡翠一般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果子,辉泉村党支部书记刘轩太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每年霜降前后山茱萸成熟时,村民几乎是全家出动突击采摘。过去还需要自己晒干,现在好了,直接送到镇里的合作社,一沓沓钞票就装进了腰包。

上世纪八十年代,山茱萸在市场上很紧俏,一斤能卖到两三百块钱,而该镇最偏远、拥有10万棵野生山茱萸树的蟒河村人率先尝到了甜头,每年光山茱萸一项,人均收入就是2000元。山茱萸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较大,因此蟒河村人抢了先手。面对鲜活的致富典范,蟒河镇政府因势利导,要求每户至少种20棵。于是,全镇37个行政村、2000多农户掀起了种山茱萸树的热潮。

“我家就种了200棵,现在已有120棵挂果。树龄较长的每棵能产130斤,树龄短的也能产十几斤。”刘轩太告诉记者,这些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市场好的时候,一年卖到8000多块,而他用这些钱供三个姑娘上完了大学。

那些年,乡亲们的致富渠道有限,除了种粮卖一些钱外,山茱萸就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种得多也就挣得多。

蟒河村除了10万棵野生山茱萸树,又种了3万棵,其中有一户种了1000棵,年收入两万元。采摘的时候,各自然村还划分区域,从不乱采摘。待山茱萸果晾干之后,只等河北、河南、甘肃等地的药厂或商贩上门收购。“咱们的产品品质好,从不发愁卖不出去。”蟒河村支书王水战说。

村民们用挣来的钱改善了生活,盖房子、买摩托车,甚至娶媳妇,囊中也不羞涩,真叫风光。与此同时,他们还学会了栽培、移苗、嫁接、保花、保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致富的本领增强了。

(二)

如果都在一个产品上投资,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价格必然上下波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山茱萸的价格也玩起了“过山车”。

从每斤300块跌到5块,从5块升到40块,又从40块跌到5毛……价格把农户折腾得头晕目眩,一些人似乎看不到希望,发生了砍树现象。刘轩太担心,要是砍了树,等价格反弹起来,你又没钱挣了。再难也不能丢市场。当时,在全国凡是种山茱萸树的地方,包括浙江、四川、陕西都出现过这种现象。蟒河人较为理智,他们习惯了一次次折磨,坚守到了今天。“钱,多一块是一块,总比没有的好。”刘轩太说,能坚持下去,钱就会找你。

怎样发展山茱萸产业,保障农民利益,同时把它作为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去经营,成为全镇的一个支柱产业?采访中,包括镇政府领导、村干部、村民在内,个个心里焦急,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

“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扶持的作用,就像扶持蚕桑产业一样。阳城能成为华北蚕桑第一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这双无形的巨手发挥了作用。”郑晓峰认为,遇到自然灾害时,政府给予农户补贴;遇到市场低迷,政府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遇到技术难关,有专人上门服务,这一产业才能得到健康、良性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和抗风险强的优势,开展产品加工转化,由初加工向深加工发展。

“山茱萸市场是有周期性的,不可能一直在高价位上运行。再说,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咱农民在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一定要冷静,等待时机,挣钱的事急不得。”王水战认为,从长远看,任何树都是有经济价值的,特别是对于大力发展旅游的山区镇,一定要保护它。因为它至少能给大自然增色,对植被保护、生态平衡都有好处。

(三)

6月11日午后,辉泉村的崔小米在家缝制山茱萸籽枕头。崔小米56岁,去年她开始承接镇上欣康园山茱萸农民专业合作社做枕头的活,“连装芯带缝制,做一个10块钱,一年下来能做1000多个。”崔小米一脸喜悦。

崔小米所说的欣康园山茱萸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原桑林供销社主任崔国社创办的。“农民守着金山吃不饱,珍贵的山茱萸卖不上好价钱,这种现象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谈起建立山茱萸生产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初衷,崔国社十分感慨。

为实现抱团发展,2008年,崔国社创建了欣康园山茱萸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后又成立了绿然园生态特色产品有限公司,目的就是延长山茱萸产业链,让蟒河的“山茱萸红”映遍全国。最初,他联合了5家农户,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蒸煮箱、清洁池、脱粒机、烘干机等设备,对山茱萸进行精细加工。

为从源头上确保产品品质,提升产品附加值,崔国社首先给农户提供山茱萸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到加工、包装、质量管理等环节,均按国家中药材原材料生产质量进行;还对农户的山茱萸果进行保护性收购。“去年外省的收购价每斤两块五,而我是两块六。”现在,全镇近2000家农户与合作社结成了合作伙伴。

崔国社说:“延伸产业链需要像样的产品,近年来我们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农科院、北京医药研究院进行合作,开发了山茱萸茶、山茱萸肉、健康理疗枕头等系列产品。去年11月,山茱萸茶、山茱萸肉获得北京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博览会金奖,开发的健康理疗枕头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过去,山茱萸籽当垃圾烧掉,现在,经过清洗、打磨、消毒后,成为枕头芯填充物,再配上华丽的外表,一个枕头就能卖300块钱。”

在蟒河镇,像崔国社这样做深加工的合作社还有4家,他们各有重点和特色。来自该县驾岭乡的李天龙、李景龙俩兄弟,多年前就来到蟒河镇,承包了400亩野山茱萸树,并组织桑林、西山等村140个农户创办天然山茱萸专业合作社,对果树除了统一修剪、管理、脱皮外,还对一级山茱萸果进行礼盒包装,二、三级山茱萸卖给制药厂。“去年合作社净赚百余万元,而农户平均收入也有七八千元。”李天龙说。

(四)

蟒河山茱萸虽全国知名,却缺乏深加工业的支撑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如何利用特有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是摆在蟒河人面前的现实难题。

近年来,蟒河镇党委政府将山茱萸开发加工作为主要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推介,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去年,崔国社终于和山西丰收农业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计划投资7000万元,兴建山茱萸综合开发加工基地,开发生产山茱萸酒、养生茶、山茱萸精油等产品。项目建成后,年可转化山茱萸6000吨,加工山茱萸系列产品80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并解决80多人的就业。目前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只等土地手续办妥即可开工。

深加工——蟒河人已经找到一条破解难题的路。有了这一大型综合开发加工基地,小小山茱萸将变成大产业,崔国社和农民们都期盼着!

云南试管婴儿医院正规吗

佛山和平外科医院

阳痿早泄哪家好

上海治疗近视的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