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炉头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从开发者角度看Web和App之争

发布时间:2020-02-02 16:17:02 阅读: 来源:炉头厂家

我的看法是:

1)在头部以上的应用,例如吃饭、阅读、浏览、通信,通过App的方式来解决是比较有效率的。例如吃饭这样高频次的领域,可以养活一个大众点评的App,因为我们点选的次数太频繁,点App比打开网页用户体验要好很多。但这种App不会太多,我们手机里面常用的App也就那么几个,例如微信、大众点评、微博。

2)但是在洗脚、拍结婚照、修车这样的低频次使用的领域,使用App就缺乏效率了。因为App推广的成本过高,我一辈子才拍一次结婚照,一年才修一两次车,却要很费劲地去下载一个App,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App。

3)重度的应用更加适合App来解决,例如手机游戏。而轻度的应用更加适合Web,例如看新闻。

4)Web应用的推广成本要远远小于App。有朋友做过统计,点击移动广告到HTML5游戏的转化率是App游戏的40倍。况且,Web还可以通过二维码等其它方式推广,用户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打开一个Web页面,而扫描二维码去下载App则非常麻烦。

我曾经去过日本考察很多次移动互联网,在这个市场上,基于Web的移动互联网服务运转的很好。例如日本的移动电子商务,许多都没有App服务,用户在手机上买东西都是直接打开一个Web页面购买。日本已经开始普及4G了,由于网速极快,Web的响应速度要快于App。

我在上一篇推送的文章《应用商店的好日子即将结束,91卖的值》中曾经谈到,360、91手机助手这样的应用商店,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流量分发出去就不是自己的了,搜索、网址导航、浏览器是可以重复卖流量的,而应用商店卖出的流量就变成了存量流量,例如应用商店把微信推起来了,强大的微信自己又新建了一套流量分发体系,这部分的收益和应用商店没有什么关系。

过去,我一天上好几次应用商店,而现在,我可能一个星期也上不了一次,因为该下的东西都已经下过了。因此对于流量输出方来说,卖Web流量比卖App流量要可持续的多,因此未来微信这样大的流量拥有方会很有意愿去扶持HTML5而不是App。

App这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高潮已经行将结束,各细分市场的位置都已经被占的差不多了。如果你没有赶上App这一波,那么你是时候卡位HTML5了。

附上一篇文章,是一个移动开发者写的关于Web和App的运营对比的,很深刻。转载经过作者授权。

来自好大夫在线的数据干货:我们为什么要将重心转到Web App?

经常看到一些创业公司为Native App和Web App的取舍而纠结,在人力、资源、资金都不像大公司那么宽裕的情况下,这确实是鱼和熊掌的问题。

有哥们抱怨:做Native App,光是适配测试机的采购预算都吓死人。但是真要讲一句“Nothing but the web”,很难如此潇洒。

好大夫在线也曾经纠结,但已豁然开朗。本文记录一下心路历程,结合一些运营数据,希望能让创业的兄弟们少点纠结,多点从容。

Native App的运营推广困惑

大概半年多前,我们还在拼杀Native App。和很多垂直领域一样,医疗健康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上马App,自然而然,在各大商店中,App排序之争火药味十足。

期间,就运营推广来讲,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

1、单个用户的获取成本越来越高。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不管是推荐位,还是iAD、ADmob或者别的,价格都在扶摇直上。

2、来自官方渠道的site to APP转化率降低。这就像是伐木,刚开始转化率会很高,慢慢的官方渠道用户会榨干到一个瓶颈期。

3、刷榜泛滥,无序竞争。竞争对手砸钱刷榜,你到底要不要跟?

4、作为一款医疗类App,绝非高频应用(没人会没事打开一款看病App玩),这导致DAU和安装量的比率极低。说白了,安装量再大,MAU却很小。

当时公司给我们部门的KPI很简单,就是App的安装量、DAU这些数据,并且眼中盯着的是竞争对手的数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度感到无力。

转变思路,从改变KPI开始

怎么办?在一次部门例会中,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问题:是不是我们设定的KPI存在问题?

是啊,对于一个提供医疗服务的网站来说,我们做移动服务,目的是什么?是追求App的安装量和DAU么?并不是。我们的本质诉求是:让移动网民更加便捷的访问和使用好大夫在线网站。

很快,我们部门将KPI从对App数据的考核,转变到了“来自移动设备的使用量”。

目标变了,思路马上就打开了。分析如下:

1、提高Native App的DAU,且提高单个用户到达页面的次数。此路不通。

2、尝试将目光转移至Web端。但当时好大夫的移动Web访问体验不佳,流量数据一般。

机会就在web端。我们商量的对策是,走Webapp路线,尽快让Webapp体验追上Native App,以此带动移动端日均PV的增长。

和Native App效果对比,很吃惊

我们开发了触屏版,经过几个月的打磨,它的使用体验基本上与Native App可以做到相当,尤其对于低频需求,比较轻量的Web端,用户更容易接受,这比安装维护一款App要便捷得多。

我们还使用了百度Site app服务。这个几乎没有开发成本,基本就是套模板的事,且不需要做后期维护。

很快就看到了效果,我们很吃惊,简单数据对比如下:

好大夫在线每天来自PC端的PV是1100余万,来自移动端请求的PV是450万。而好大夫在线Native App的安装量是450万,DAU有5万,创造的PV请求大概在十万级别。

数百万VS数十万。这就是Webapp和Native App对好大夫的差别,至少是一个数量级。过去辛辛苦苦做Native App,DAU突破难度极大,如果我们死磕App,也许能把DAU翻一番甚至更多,但如果看齐KPI,确实有点小巫见大巫。

如何用好百度Site app?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我们的后台数据发现,80%流量从百度过来,搜索引擎的流量入口价值在移动端一样很猛。这个比例甚至比PC端还高。我们研究了一下原因,除了site app本身在搜索排名上的倾斜,长尾词的流量也占很大比重,这一点是Native app不具备的优势。

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百度的Site app。很多创业者使用它的原因无非有三:1、降低开发成本;2、其模板体验不错,简捷、干净;3、亲百度,对SEO有好处。

对Site app的利用,好大夫玩了点技巧:我们在主页上加了一段判断代码,如果来自iOS或者高版本的Andorid,给用户反馈的是我们自己开发的触屏版页面,而对于低版Android以及Symbian等系统,反馈Site app页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高端机,可以提供更适合好大夫的体验,对低端机则可以提供更快的加载。

你应该更重视Webapp运营推广么?

好大夫的案例不见得适合你。到底什么样的服务应该重视Webapp呢?简单提炼一下。

1、低频服务。如前文的分析,用户的手机桌面将越来越干净,没人愿意装一大堆一个月用不到一次的App,话费额外的流量去升级它。这是一件痛苦,且不科学的事。

2、CP类。CP的交互性相对简单,Webapp和Native App的体验差距很容易缩小到接近于0。而且CP很容易通过百度Site app这种傻瓜工具进行转化,开发成本几乎为0。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内容型网站在PC时代很重视SEO,但对移动版本的重视度不够,以至于来自移动的PV占比迟迟上不去。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一类网站一定要快速做好移动版的优化,把体验做上去,PV一定会上去。

中国用户有两种极端的典型行为:一种是极依赖App,他们平时甚至很少用浏览器;另一种是排斥App,随时用百度来搜。后者比我们想象的规模要大,百度依然是移动流量分发的绝对垄断型入口。

Native App和Webapp谁干掉谁,我们真的不需要关心

对Native App和Webapp之争,很多创业者的心态是:如果我们能预见未来,就可能做出正确的二选一,从而赢得先机。况且,预算不多,只能赌一个。

去年初,我们看到一位美国的Mobile Web开发者写的一篇文章《“Native vs Web”Is Total Bullshit》,很受启发。作者的两个观点也许可以化解上述困惑:

1、争论Natvie App和Webapp就好比是争辩“打印”和“数字化办公”,两者有那么对立么?至少在看得见的未来,不会二选一。

2、移动互联网不是穷人的游戏,如果你舍不得投资,还是别玩了。

关于体验形态的未来,交给Apple、Google这样的行业巨头,或者评论家,这件事真的和创业者无关。

所以,需要澄清的是,好大夫在线将重心放在Webapp上,不代表我们放弃Native App,只不过不那么依赖而已。

健身房的诱惑诱惑

韩国女星短发诱惑

黑丝p大全

美女大学生图片福利